第291章 疆界

  终宋正文卷第291章疆界可渡关。

  五尺道蜿蜒至滇地,于“可渡河”两岸的一段被称为“可渡关驿道”,位于后世宣威市杨柳镇。

  可渡关处于可渡河以南、驿道的险隘之处,有“滇黔锁钥”、“入滇第一关”之称。

  诸葛亮征南时便屯兵于此。

  也先以为李瑕过了可渡关之后会继续逃,却没想到,李瑕竟是在关城驻扎下来。

  那自然是攻打关城了。

  可渡关前道路狭窄,不过六尺,蒙军摆不开阵势,前两日只是驱山民攻打关城,未能攻打下来。

  也先却通过这样试探性的进攻,看到了李瑕守关的决心。

  对此,他十分困惑,不明白这个宋将是怎么想的……这里毕竟还是大理境内,宋军怎么可能在此长期镇守。

  虽然感到奇怪,他还是从南面、西南面分别招来了磨弥部、罗婆部的寨兵,做好强攻可渡关的准备。

  ……

  关城上,李瑕麾下的几个佰将也十分不解。

  他们不像是高长寿,更倾向于尽快返回宋境,因此不太明白为何要据此守关。

  鲍三先提出了疑问。

  “县尉不是说,在大理境内消耗蒙军毫无意义吗?”

  李瑕点点头,道:“今日我召你们商议,就是要你们知道,由此往北,不再是大理境内。你们可以将它视作……宋境。”

  “宋境?”

  各个佰将都是一愣。

  “不错。”李瑕道:“你们身后,之前叫乌撒部、乌蒙部,往后叫威宁、昭通,都是大宋的羁縻之地,在地图上也属大宋所有。”

  伍昂问道:“承平时乌撒部……威宁是羁縻之地不假,可百年前已归附大理了。”

  “如今大理被灭,正是它重归大宋之时。”

  “可……”

  伍昂还想说话,鲍三拉了拉他,低声道:“县尉是要做蜀帅的。”

  “是。”伍昂应了一声,道:“小人明白县尉的志向,只是……羁縻之地,尤其是乌撒、乌蒙这些部落,向来是不听朝廷调遣。此地说是宋境,其实根本就是蛮荒之地。之前兀良合台攻蜀,经乌蒙部入境,沿途毫不受阻,可见一斑。”

  鲍三道:“县尉,小人也是知县尉志向,且绝不畏战。担心的是,我们守关能守得了一时,但此地没有支援,没有补给,只怕不能长期艰守。”

  李瑕不急着回答,又问道:“谁还有疑惑吗?”

  茅乙儿、俞田对视了一眼,不敢说话。

  搂虎、熊山懒得想这些,总之李瑕怎么吩咐他们就怎么做。

  宋禾一向话少,于柄想了想,道:“小人也有这个担心。可渡关离庆符县太远了,且一路上都是五尺道这种难行的路,离大理却太近了。”

  于柄这句话说到点子上,各个佰将纷纷点头。

  事实上,可渡关被称为“滇黔锁钥”、“入滇第一关”,指的是这里是滇地守卫北面之敌的关城。

  而李瑕却要借这个关城,扼守南面来的敌人,部下不得不疑惑。

  “我知道,你们都不是怯战……”

  “是!小人们跟随县尉杀敌,从无败绩,也绝不怯战!”于柄喊了一声。

  李瑕抬手摆了摆,道:“你们担心的问题在于,可渡关靠近大理,北面都是山民部落,而非大宋省治之地。孤城迎敌,无补给、无支援。对吗?”

  “对。”

  李瑕用的“山民部落”这个词就颇为特别,换作别人,一般都是说“蛮夷”。

  但,恰是从这个词当中,已有人意识到李瑕对待乌蒙、乌撒等诸部的不同。

  熊山微微有些恍惚,目光看向李瑕身后的阿莎姽,似乎意识到了些什么。

  “那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可渡关不再成为一个孤城。简单来说,我们要争取关城以北这些山民部落的支持……”

  李瑕显然不是心血来潮才把可渡关设为与蒙古大理政权的边界,而是早有准备。

  “先说乌撒部,乌撒部是彝人部落,当地以及更北面的山地中还混杂着大量的苗人。乌撒部属于乌蛮三十七部之一,曾支持大理立国……

  乌撒部如今的首领叫‘德补阿勒’,我们就叫他‘阿勒’吧,很久以前,他父亲懦弱无能,曾被水西部为首的五部联军围攻,兵败,有了‘乌撒替人牵马,乌撒替人背物’的屈辱。

  当时,襁褓中的阿勒被弃于野地,部民发现后将其收养,他长大后,击败了五部联军,重振了乌撒部。

  如今阿勒也老了,准备把首领之位传给他儿子‘勒余’,蒙古灭大理时,这父子二人不肯归降, -->>